“计算机科学中的每个问题都可以通过增加一个间接层来解决——除了间接层太多的问题本身。”
协议演进背景
传统HTTP+SSE传输存在三大技术痛点:
- 连接脆弱性:长连接易受网络波动影响
- 状态强依赖:服务器需维持会话状态
- 协议割裂:客户端消息需通过独立端点传输
新版MCP协议通过以下架构调整实现突破:
graph LR A[客户端] -->|HTTP POST| B[/message端点\] B --> C{SSE升级判断} C -->|是| D[流式响应] C -->|否| E[常规响应]
核心技术特性
传输层重构
- 端点精简:移除专用/sse端点
- 消息聚合:所有客户端请求通过/message端点处理
- 智能升级:服务端动态决定SSE流式响应
会话管理革新
1 |
|
三大实现模式对比
无状态服务器
1 |
|
流式无状态服务
- 接收POST请求时触发SSE升级
- 通过事件流发送进度通知
- 最终以CallToolResponse结束流
有状态集群方案
1 |
|
技术选型深度解析
弃用WebSocket的三大考量
- 协议开销:WS握手过程增加延迟
- 浏览器限制:无法自定义请求头
- 方法约束:仅支持GET方法升级
SSE方案优势矩阵
特性 | HTTP+SSE | WebSocket |
---|---|---|
标头定制能力 | ✓ | ✗ |
无状态实现 | ✓ | ✗ |
基础设施兼容性 | ✓ | △ |
双向通信效率 | △ | ✓ |
工程实践建议
部署模式选择指南
- 工具型服务:推荐纯无状态模式
- 实时分析系统:采用流式无状态架构
- 企业级应用:选择有状态集群部署
客户端最佳实践
1 |
|
未来演进方向
- 分块传输编码(Chunked Transfer)优化
- QUIC协议适配方案
- 边缘计算场景下的传输优化